美精神醫學期刊:自殺未遂者再次自戕機率高

shutterstock_1791185324
華人似乎非常忌諱談死亡,例如在醫院裡並沒有四樓;上餐館跟服務生說共四人用餐,對方則高喊:「三加一,這邊請!」就可看出我們多半想要避開有關死亡的任何意象,連諧音也是何況是面對結束自己生命這樣的行為,我們始終是帶著不解,甚至是批評。畢竟「好死不如賴活」的想法可能普遍存在於我們的觀念裡,因此,不僅無法讓大家一起正視和探討這個議題也進而影響了自殺防治的效果
(同場加映:尋短並非本意?6點剖析自殺者的內心世界

自殺未遂再次自殺死亡率高

所謂「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傳統上以為自殺生還者經歷了人生的谷底,可以否極泰來。不過對於剛剛經歷死亡而倖存下來人而言,這種說法其實起不了什麼安慰的作用,也並不會輕易地撼動他們想要尋死的念頭。根據在美國精神醫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2016 年所發表的研究顯示:第一次自殺未遂的生還者,在事發一年內,竟然有高達八成的人因再次自殺而身亡。

對於自殺未遂者的自殺防治不可輕忽

研究血淋淋地提醒著我們:面對自殺,選擇矇起眼睛或是摀住耳朵這樣忽視問題的行為,並不會讓情況變得更好。根據台北市自殺防治中心的統計資料,2019 年台灣共有 3,864 人因自殺死亡。也就是說:在我國平均每天超過 10 人自我了斷而離世。
如果患者願意尋求協助和接受心理輔導或精神治療,事情必然有轉機。研究發現,自殺未遂者如果願意配合精神科醫師持續追蹤情緒和病情,或是接受長期住院治療,都能降低未來自殺的機率。我們不能把自殺未遂看作單一事件,過了就算。有自殺意圖的人,其實非常需要專業的醫療或是諮商的協助。
(同場加映:小孩有自殺念頭?出現這些行為就知道

親友千萬不要輕忽自殺警訊

雖然有些自殺的確是一時想不開所造成的憾事,毫無警訊可言,但是如果我們只從自殺未遂的生還者下手開始防治,實在緩不濟急,因為高達 2/3 的人在首次自殺就不幸離世。自殺警訊的明顯程度也許因人而異,但是身為親友的我們,也許仍然可以從以下的蛛絲馬跡中,看到他們無聲的求援:

  • 言談或文字間提及死亡、自殺的議題。
  • 規避親友不社交。
  • 感覺無助。
  • 感覺絕望。
  • 感覺極度憤怒。
  • 感覺到極大的罪惡感。
  • 感覺極大的羞愧。
  • 感覺被困住了,事情似乎沒有轉圜的餘地。
  • 情緒起伏非常大。
  • 藥物濫用、酗酒。
  • 性格大變。
  • 意氣用事,行為莽撞。
  • 對各式活動都失去興趣。
  • 睡眠習慣改變。
  • 飲食習慣改變。
  • 課業、工作表現變差。
  • 把珍貴個人物品分送出去。
  • 寫遺囑。

自殺解決不了問題,卻留給家人無比悲痛。請珍惜生命,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0800-788995 (24小時)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參考資料
自殺防治網通訊第十三卷第二期(社團法人台灣自殺防治學會暨全國自殺防治中心).   https://www.tsos.org.tw/sysdata/doc/c/c0420a3cb1a5219f/pdf.pdf   Aug, 25, 2020.
Suicide Warning Signs.  http://www.suicide.org/suicide-warning-signs.html  Aug, 25, 2020.
Suicide Attempt as a Risk Factor for Completed Suicide: Even More Lethal Than We Knew.   https://ajp.psychiatryonline.org/doi/full/10.1176/appi.ajp.2016.15070854?journalCode=ajp   Aug, 25, 2020.

About zyyzmdsdasd

Check Also

逢九必衰不能過生日?年齡影響心情,讓我們思考人生

傳統上我們有所謂「避九」的概念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