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恐同 」?因不瞭解與沒安全感

恐懼同性戀
同性婚姻目前在全球有20多個國家已合法化,全球也有很多出櫃或結婚的同性戀名人,但同性戀議題至今仍呈現兩極化,支持的一方力求社會和法律的認同,反對的一方則不願接受同性成家這種非典型的關係,甚至在極端的情況下,反對同性戀者會衍生出異常的恐懼及排斥感,也就是同性戀恐懼症(Homophobia,或稱恐同症或反同症)。

對不瞭解的事物會不安

恐同症是指對同性戀者會產生負面的情緒反應,包括不舒服、憎惡,以及恐懼感。有的恐同者會對同性戀者產生極大的反彈,或許就是因為對不熟悉的事物所產生的恐懼和誤解,以至於他們沒有辦法去信任這新的價值觀。人在不瞭解的事物面前會感到不安,這是人性,就同性戀族群為例,他們顛覆了傳統的一男一女家庭觀,導致反同者認為有責任「糾正」他們的行為。

恐同者的行為模式從輕微的言語霸凌,到嚴重的肢體霸凌,都會對同性戀者造成難以磨滅的傷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公佈的2017年報告指出,有45%的英國同性戀學生在學校飽受霸凌,其中40%的學生為了保護自己而選擇蹺課。
實際上,同性戀者在學校被霸凌天天都在上演,該報告顯示,有高達86%的同性戀學生,持續受到被人用同志(Gay)等字眼的言語霸凌,語言學家東尼索恩(Tony Thorne)說,同志一詞在今天年輕人的世界,還帶有「遜」和「垃圾」的負面意思。

學習認識與接受自己

細細剖析恐同者的心理,其實他們的行動背後是因為恐懼,不單是對不熟悉的事物感到害怕,他們也不敢面對自己內心的不安全感。一份針對義大利大學生的研究發現,相較於在親密關係中有安全感且能自在做自己的人,在親密關係中較不自在且沒安全感的人,所表現的恐同特徵會更明顯,因為他們會嫉妒這些勇敢出櫃做自己的同志。
當面對這種恐懼和不安全感,恐同者可以找專業的諮商師尋求幫助,治療方法有很多,包括行為治療、心理治療、 藥物治療、暴露治療,以及放鬆技術。
由此可見,情緒管理就變得至關重要,人要學習認識與接納自己的弱點,沒有人是完美的,下次遇見同性戀者時,不妨先放下既有的主觀和偏見,誠實地看待對方和自己,或許會有意外的驚喜與收穫,發現一個新世界。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參考資料

About zyyzmdsdasd

Check Also

逢九必衰不能過生日?年齡影響心情,讓我們思考人生

傳統上我們有所謂「避九」的概念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